搜索
油桐造林技术
2025-01-17
1、良种选择:优良品种是增产的关键,只有采用丰产型的品种,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。用于造林的种子,应优先选用我市优良品种小米桐、大米桐和对年桐等。
2、造林地选择:造林宜选在避风向阳,开阔的暖坡山腰和山脚,土层较厚,排水较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地上,“四旁”和地坎地角是植桐的好地方。海拔较高(1000m以上)的冲风地,低洼积水的平地,隐蔽的山谷,过于粘重的酸性土壤均不宜选作造林地。另外,油桐树对硫化物反应较为敏感,可引起植株死亡,能产生大量硫化物场所的数十里范围内,不宜种植。
3、造林密度:油桐生长迅速,枝桠扩展,树冠和根幅庞大,要求有较大的营养面积,因此种植不宜过密,桐区有:“要得桐子结,桐树莫搭叶”“密植松,稀植桐”之说。在一般情况下,3.3×3.3m,每亩 60株为宜;
4、整地方式:采取穴状整地,整地规格30×30×30cm。由于油桐栽培性很强,细致整地是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,在实践生产中,农户为省工省力,“一锄一个窝”,整地较为粗放,这不利于油桐速生丰产,要尽量先整地后播种。
5、种子处理:油桐采取带壳播种,将桐果分成两半,连壳带种播入穴中,桐壳腐烂后作肥,有利种子发芽生长。如桐壳过干,可先撒入适当水份以保持桐壳湿度,进行催芽;也可以去壳后播种造林,但由于油桐种胚芽较脆弱,在去壳过程中易受损伤,影响成苗。带壳干桐果每斤约15颗,据此计算,每亩地约需带壳干桐种4-5斤左右。
6、造林方法:以点播造林为主,随采随播或“霜降” 至“冬至”播种,春播以“立春”至“清明”为好,过迟不宜播种;每穴2—3粒,种子要均匀散开呈三角形;播后覆土5—6cm。此外还可以植苗造林;幼苗出土后,要及时间苗,每穴留健状苗一株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